他思路清晰,有职业经理人的果敢。接手高德后,他做减法,去掉O2O相关业务,三年内只立一个目标:做好用户产品,不设商业目标。
    他勇于配合阿里一点一点拓展自己的能力极限。2015年接下占据阿里60收入的阿里妈妈后,他一度觉得吃不消,“再也接不动了”,当时,他只有5的时间和精力能分配给一手带大的UC,为此遭到UC同学“争宠”投诉。
    但显然,投诉没有管什么用。随着属于阿里的title越来越多,俞永福身上的UC标签越来越弱,阿里内部甚至有调侃的说法:永福是块砖,哪里需要往哪搬。
    贰
    相比俞永福在阿里的扶摇直上,古永锵融入的方式是软着陆。
    被阿里巴巴收购 1 年后,2016年10月,古永锵卸任优酷土豆董事长兼 CEO 职务,转而担任阿里大文娱战略和投资委员会主席,负责筹建大文娱产业基金,计划募集规模约 15 亿美元的生态基金。
    对于51岁的古永锵来说,这倒不失为一个好选择。
    他早年做投资出身,1998年,他32岁,以高级副总裁兼CFO身份成为搜狐第一位高管,面试过应聘COO职位的杭州佬马云。后者刚刚经历了北京创业失败,打算打道回府。在面试间里,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关于互联网创业的话题,最后马云说:
    “我听说过搜狐,也听说过你,我其实没打算来,就是想过来和你聊聊天。我想创办一家公司叫阿里巴巴,我不可以告诉你是做什么的。”
    这是两人人生轨迹的第一个交叉点。2006年,古永锵创办的优酷正式上线,4年后在纳斯达克上市;2012年,优酷吞下土豆;2016年,古永锵携优酷土豆卖身阿里。
    如今,古永锵显然有点累了。
    去年9月,他最后一次代表合一集团(优酷土豆)公开露面时表示,自己属“马”,马跑久了就想要歇一歇,“我应该可以休休假。”
    类似的话,13年前他向张朝阳请辞时也讲过:长期工作太累,身体吃不消,需要休息一下;想陪太太去美国读书;再重新找找创业的环境。
    去年10月,靴子落地。有媒体形容古永锵的卸任是“黯然离场”,也有人评价: “说Vkoo(古永锵)是被赶走的肯定不对,其实按照他的性格,哪有公司被全资收购还留在这里给人打工的道理”。
    但不管怎样,告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,从情感上都是割舍。他经历过互联网视频行业群雄逐鹿的时代,2012年吃下土豆让王微出局时更是风光无二,但显然,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。
    王微当年的命运,成为古永锵加入阿里后变动的伏笔。如今,古永锵鲜有露面,曾经意气风发的“创业经理人”,进入了低调的知天命年纪。
    叁
    俞永福和古永锵毕竟是少数。多数创始人在公司被阿里投资或收购后,要么是保持独立运营,要么是公司业务融入阿里,创始人出局。
    王兴算是另类——他拿过阿里投资,如今成为阿里扶持的饿了么的最大竞争对手。
    王兴和阿里曾有过短暂的“蜜月期”。
    2011年,成立不到一年的美团遭遇“千团大战”,阿里投资5000万美元助其突围——这是一场门当户对的生意,美团当时处于团购第二梯队,符合当时阿里的投资需求。
    那一年,王兴频繁飞杭州,参加阿里活动,为马云捧场。他还顺手挖走了阿里67号员工干嘉伟,正是在后者帮助下,美团在2012年实现了弯道超车。美团的C轮和D轮融资,阿里也都进行了跟投。
    但王兴不是俞永福。
    这位多次创业的清华毕业生不甘为臣,他提防着阿里,努力引入其他资本来制衡,“阿里不是战略投资者,而是财务投资人”。
    他有野心,觊觎的位置是排在BAT之后的第四阵营,对此他也毫不掩饰,“美团会成为下一个巨头。
    可以说,美团跟阿里彼此都无法信任对方。2015年6月,阿里联合蚂蚁金服上线口碑网,业务与美团高度重合。此外,双方在电影票等多条业务线也存在类似情况。
    蜜月在2015年正式宣告结束。
    年底,当初与阿里一起投资美团的红杉资本,牵线搭桥让美团和腾讯系的大众点评完成了合并。
    合并之后,王兴专门跑到杭州拜访了马云和逍遥子。他希望复制滴滴和快的的模式,让腾讯和阿里同时成为新公司的股东。 |